《信靠祂(神)》问答及资料合集
某些老师的第一语言不是中文,为了服侍中国人自学中文,所以中文发音不完美,请带着感恩的心聆听。
要点提示:
B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接触圣经辅导——在亚特兰大参加圣经辅导专家玛莎·佩斯的课程《贤德的妇人》,当时玛莎还没有出版此书,但已开始教授同名课程,B老师参加了此课。后来,玛莎成为了B老师的朋友和辅导员。
在几年前,B老师的孩子都长大了,B老师决定重新回到学校读书,即Master University,读取了圣经辅导硕士。开始学习如何在自己及其他姊妹身上应用神的话语。老师也分享了在读圣经辅导硕士时对她来说印象深刻且有价值的部分。
因为老师在中国居住了30多年,因此对中国文化也比较了解,其圣经辅导硕士论文写的是——中国婆婆、儿媳妇的关系。通过圣经辅导的实践,老师真正地看到了它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帮助。
若未来ACBC开通华语认证通道,老师也鼓励大家去考试,ACBC的考试很难,大部分都是神学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辅导问题归根结底是属灵和神学问题。
要点提示:
1、信靠神是主动的;
2、我们如何主动地信靠神?
3、(老师在2:05秒提到)为什么说“学习在患难中信靠神是一个极为缓慢而艰辛的过程,也是一个至今仍在持续的过程。”——《信靠神·前言》
4、信靠神比顺服祂更难。
5、辅导中为辅导对象祷告并留有价值的作业非常重要。
要点提示:
1、神的主权及其给我们的盼望?
2、神的主权和祂的智慧、美善是分不开的,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安慰。
3、给予盼望,从神开始。
要点提示:
1、辅导员首先要自己消化这本书
2、让辅导对象阅读这本书
3、两个实用作业介绍
杰瑞• 毕哲思(Jerry Bridges)曾是导航会(Navigator)宣教组的成员,主要致力圣经教导工作。他在得克萨斯州泰勒市长大,在俄克拉何马大学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这些都是美国很保守的州。之后他便在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海军军官,并在期间与导航会取得联系,导航会是一个致力于基督徒的门徒训练的机构。自1955年起,他一直在导航会服侍。他担任过欧洲总监的行政助理、总部办公室的办公室经理、秘书兼财务主管,以及公司事务副总裁,之后在学院使命部担任员工发展职位。杰瑞最著名的著作是《追求圣洁》,卖出去超过一百万本,他的书《日日圣洁》和《慈爱的管教》得到了主内书籍的奖项,他其他的书还有《操练敬虔》、《改变生命的恩典》等。2016年3月6号86岁的Jerry被主接回天家。
信靠祂·哪怕风雨如磐这本书表达了一个主题:要在患难中信靠神,我们必须相信神的主权、祂的爱和祂的智慧。
这本书是作者长期的专题圣经研究的心得,为要理解神的主权、智慧和爱,以及神的这些属性与我们遭遇的这些患难有什么关系。
此书的写作目的有二:第一,我深望通过颂扬神的主权和他的良善来荣耀神。第二,我深望通过分享圣经中有关神在人生活中掌权的经文来鼓励祂的子民,帮他们明白神确实爱他们,祂使万事互相效力,叫他们最终得益处。
本书尝试去回答的两个问题:第一,你能信靠神吗?换言之,当你身处患难时,神是可靠的吗?第二层含义也同样至关重要,你能够信靠神吗?就是说,你与神之间是否有足够亲密的关系,你是否对祂有足够的信心,以致当患难来临之日,你虽然没有看见神同在的凭据和神的能力,却仍然相信祂与你同在?
作者在本书的前半部分详细地探讨了神的主权、慈爱和智慧这三方面的真理。但本书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探讨这些美妙的真理,而是要让我们信服这些真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明白了神的主权、慈爱和智慧之后,我们便能够操练去信靠神,因此作者在第11章写了在你的本像上信靠祂(接受并相信神对我独特的创造以及对我生命的引领是最好的),第12章在患难中成长(神用这些困难境遇显示我们需要成长,使我们转向神,让祂不断塑造我们成为祂儿子的样式),第13章选择信靠祂(不是相信自己的感觉,而是圣经的真理) 以及第14章常常感恩。作者在本书的末了也回答了他之前提出来的两个问题:关于神的真理,即关于祂的主权、智慧和爱的真理让我们知道神配得我们的信靠。而唯有当我们与神亲密相识、并寻求完全顺服祂时,我们便能与神建立一种信靠的关系,能够让我们不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可以信靠神。
《信靠神》作业
“信靠并不是一种被动思维,而是我们灵魂的一种积极活泼行动,借此我们选择紧紧抓住神的应许,哪怕灾难有时似乎要将我们吞噬,也是如此。”《信靠神》——杰瑞·毕哲思
1、划出上述定义中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2、请阅读诗篇28:6-7,写出大卫是如何践行这个信靠的定义的。
3、请阅读以赛亚书26:3-4,说明这对信靠的定义是如何在经文中体现的?这对你的思想有什么影响?对你的敬拜有什么影响?
4、请写出两种应用于你处境的方式。
5、要想践行这种信靠,你需要做什么?可以以什么开始?
6、写出一段祷告,以此来向主承诺要做到这一点。
此作业编写人:第一浸信会辅导牧师 厄尼-贝克博士
学员刘弟兄的提问:
第1章11页第三段中写道“顺服神是在神所明确启示的旨意范围内进行,而信靠神则是在没有规范的竞技场上进行。”
我的问题是:“没有规范的竞技场”应该怎么解释?
K老师:
没有规范的竞技场”是指“我们对苦难的程度、持续时间、痛苦频率一无所知,在这些景况里,我们常常需要仰望神。我们所面对的总是未知之事。”像约伯一样,我们不知道有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或像马大和马利亚一样,她们不知道耶稣为什么不早一点来?神不会明确告诉我们必须为某事受苦多长时间。这可能是信心最难的一部分。彼得在彼得前书2:19-23和4:19谈到我们把自己交托给神的方式是,当我们在受苦时(即使是照神的旨意受苦)仍然热心行善。他还让我们看到,基督是我们要跟随的终极榜样。当耶稣三次呼求“叫这杯离开我”时,天父并没有回应。神要我们在不知道的事情上信靠祂,但我们信靠祂是因为我们的确知道,祂是可信的(即使我们不总是知道祂行事的方式和原因)。神的道德旨意是清楚告诉我们的,但神没有解释祂要我们为之忍耐的事,后者常常是我们对神的信心和信靠受到最多考验的地方。
学员艳霞姊妹的提问:
第一章《你能信靠祂吗?》说道:“你虽然没有看见神同在的凭据与神的能力,却仍然相信他与你同在吗?”,“要学会信靠神,我们必须用信心的眼睛去看生活的逆境,而不是凭感觉”。
我的经历和感受:人在困难之中,常常会凭着结果来选择对神信靠的程度,比如我从去年七月份开始脚生病了,一直祷告神医治,到了今年三月份脚不仅不好,还上了另一条腿的膝盖,等我去住院的时候发现没有足够的钱交住院押金;我们夫妻都很沮丧,就跟姐妹们借了一些钱去交住院押金;面对经济,健康的压力,我常会想,神说我的恩典够用,但很多时候我还是很艰难,我该如何继续信靠祂呢?或者说,让我的经历与听见的道相调和呢?
我的问题总结:这个标题你能信靠神吗?从知识来讲,神是可靠的、可信靠的,我若不信靠,有违背我从经上所获得的知识;但我若说我的信是全然信靠的,因为信靠神,我的环境就顺利了,这又有违背我的生活体验,我该如何来调整这两者之间的张力呢?
徐老师:
我想,姊妹的问题总结起来应该是圣经(以及本书)教导我们要全然信靠神,但是环境往往与神的教导/应许相违背,应该如何去协调。确实,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圣经里面其实也记载了不少例子:创15-20章,神应许亚伯拉罕后裔,但是当时的环境却是他们等了好多年都没有自己的孩子,按照当时的习俗从使女的身上得了一个儿子,可是神却说不算。而且神刚刚应许撒拉明年就怀孕生子,撒拉就差点被基拉耳王亚比米勒取去做自己的妻子。根据参考资料,从神应许亚伯拉罕得子到他百岁时以撒出生过了大约25年的时间,这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占据了他人生中的四分之一。亚伯拉罕之所以能够被称为“信心之父,”我想与他的这段经历密不可分。还有大卫的例子,神借着先知撒母耳拣选大卫,膏他要做以色列的王,结果大卫反而被扫罗追杀,在旷野漂流十几年的时间,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跟着一起受累,直到扫罗被敌人杀害他才在希伯仑作犹大王七年零六个月,之后以色列的长老才来膏他作以色列和犹大王(撒上16-撒下5)。这段经历帮助大卫成为“合神心意的人。”还有,当神应许要借着摩西拯救当时在埃及为奴的以色列人的时候,他们所面临的却是被恶待、被责打,连摩西都问神说:“自从我去见法老,奉你的名说话,他就苦待这百姓,你一点也没有拯救他们。(出5:23)”(出4-5)当然神最终还是用祂的大能拯救了以色列人,而以色列人也经过这些事情真正的成为了神的子民。可见圣经中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仿佛我们所经历的环境和神的应许不协调的例子,但最终神的应许都成就了,同时也操练了我们的信心。
苦难是神磨炼我们的信心的一个方法。在我们遭遇苦难之前我们可能认为自己会对神满有信心,但是当神使用环境显明我们的内心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对神的信心是那样的不足,或者是原来自己把信心放错了地方(如病得医治、财务不缺乏等,这些并不是神在圣经中所应许的)。神借着我们所经历的苦难帮助我们建立对祂的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有真正的信心和信靠,这样,林后5:7 “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就能够活化在我们的生命中了。
对于姐妹你所经历的,神应许我们祂的恩典够我们用,神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方式功应我们的需要,我想借着姐妹借给我们一些钱,也是神供应我们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神没有把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比如我们的财务状况和健康状况,但神往往帮助我们属灵成长,使我们在各样环境中都能忍耐倚靠祂。
学员谢姊妹的提问:
在第一章“你能信靠祂吗?”,出现在第十页倒数第十行:书上写到“你要察看神的作为;因神使为曲的,谁能变为直呢?(传7:13)”在第三章、第三十五页倒数第四行:“对神来说没有‘要是’”,神从不犯错,从不后悔”。
我的问题是:该如何理解:耶18:9-10“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建立、栽植;他们若行我眼中看为恶的事,不听从我的话,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所说的福气赐给他们”?我的理解是:神拥有完全的主权,完全能执行祂的计划;神也能依照人对祂所作的回应来调整和改变祂已宣告的计划;神对人的计划并非都完全不可更改,这样理解对吗?(经文依据是耶18:4、6“窑匠用泥做的器皿,在他手中做坏了,他又用这泥另做别的器皿;窑匠看怎样好,就怎样做。”、“耶和华说:以色列家啊,我待你们,岂不能照这窑匠弄泥吗?以色列家啊,泥在窑匠的手中怎样,你们在我的手中也怎样”。)
徐老师:
圣经提到神在永恒里面定了永恒的计划,也称为永恒的旨意。以弗所书1:11:“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作万事的,照着他旨意所预定的。”这个旨意包含万事,这个旨意是预先定好的。这个计划和旨意是包含所有的事情,这个旨意和计划也是不改变的。
我理解姊妹的问题可能是:神会后悔吗?神会根据人的不同回应来更改祂的计划吗?首先我们要结合整本圣经来看神是否会后悔。民數記 23:19和撒母耳记上15:29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神“必不致后悔。”那为什么圣经里面还有不少经文描写神后悔了呢?这是一种拟人的写作手法,是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神、体谅神的心意、和明白神的作为。就像圣经里面描写神有时会用到神的眼、神的右手之类的描述,但是我们知道神是个灵,祂是没有身体的,这样写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神。同样,当圣经里面写到神后悔的时候,大多数是为了表达神的一种伤心、忧愁的情绪。约翰派博解释说(https://www.desiringgod.org/interviews/why-does-god-regret-and-repent-in-the-bible),即神会为自己定意要做成的事情而感到悲伤、哀叹,但是这件事一定会带来最好的结果。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像孩子不听话被父母管教,而孩子因为父母的管教而离家出走,做父母的自然会感到一些自责、哀叹,但不是因为觉得管教孩子不对,而是因为孩子的离家出走让父母觉得难过,但是同时觉得管教孩子是有必要的,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待孩子的一种明智的方式。如果再给一次机会,做父母的还是会选择去管教孩子,因为这样做是对的,即使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的离家出走。就像我们这有限的、受罪影响的人都能够有这么复杂的情感,更何况是拥有无限复杂的情感的、全知全能的神呢?祂必定将能够做出类似甚至更复杂的事情。总结来说,神能够为一个预先知到的邪恶行为感到悲伤,但仍会以祂的智慧选择这样做。即,并不是因为神不知道人会如何反应,因而后悔自己先前所做的决定并选择做某事来回应人的反应,而是神预先就知道人会怎么回应,哪怕这个回应让神悲伤,祂仍旧决定继续做下去,因为会带来最好的结果。
此外,如果有原文字典可以参考的话,可以看看耶18:10里面“后悔”这个词的原文意思。原文词典(Brown-Driver-Briggs Lexicon)里面解释“后悔”这个词在耶18:10这节经文中的意思是对自己的作为感到遗憾、悲伤、承受悲痛。即表达了神的情绪。但是民數記 23:19提到神不像人那样,祂“必不致后悔”,这里的“后悔”是懊恼、对……感到后悔的意思。即人会因为自己有限的智慧所做出的某些选择而感到懊恼、后悔,但是神绝对不会这样。
另一方面,圣经讲到神“后悔”是指神改变祂之前的宣告(耶18:10;出32:14;诗90:13)。神一开始宣告祝福,但是当人犯罪离弃神,神就“后悔”,不再祝福;神一开始宣告审判降灾祸,当人离弃罪恶悔改,神就“后悔”,不降所说的灾。在这些经文中,神确实根据人的回应改变了祂之前的宣告,但是神并没有改变祂永恒的旨意,没有改变祂永恒的计划。神是无所不知的神,但是当神与人互动时,祂不是根据祂预知的将来来对待我们。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现在顺服神的时候,虽然神知道他将来会离开神,但是现在神还是按照他的顺服来对待他。当一个人现在活在罪的里面,虽然神知道他明年会悔改信主,但神现在还是把他当作一个罪人对待。当我们改变的时候,神对我们的回应和态度会改变,圣经中也称这为“后悔”(这也是一种拟人的写作手法),但并不是说神改变了祂永恒的计划,因为神知道一切的信息,包括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什么样的回应,对神来说没有任何新的信息使祂要改变祂永恒的计划。
学员王姊妹的提问:
第二章,书上写道:神绝对不会以祂子民的益处为代价来寻求自己的荣耀,也不会以自己的荣耀为代价来寻求我们的益处。
我的问题是:在圣经中,何处(包含神的作为)说明了这个真理。
孙老师:
以别人的益处为代价来寻求自己的荣耀,那是损人利己的行为,是自私的表现,这完全不符合神的属性和品格。神的子民在经历患难时可以荣耀神,但神在得荣耀的时候,并不是以牺牲他们的益处为代价的,他们所经历的患难并没有使他们受亏损,而是得到了益处(罗马书8:28-29)。
神当然更不会以自己的荣耀为代价,来寻求我们的益处。作为造物主神,不可以牺牲祂自己的荣耀,来成就受造物的益处。如果是那样的话,受造物的益处就高于造物主神的荣耀了。
学员奉献姊妹的提问:
我的问题涉及书籍第二章,“神的掌管”之下,出现在第 19 页,书上写道“无人能脱离神的主权意旨而行事或抗拒祂”。
我的问题是:如果人生活中每件大小事都出于神的主权意旨,那么人是否落入 “宿命论”当中?
小白老师:
学员奉献姊妹的提问:
我的问题涉及书籍《信靠祂,哪怕风雨如磐》第三章,“神的绝对掌管”之下, 出现在第 29 页,书上写道“大学期间在一门重要的学科上你的导师不称职…… 所有这一切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为要叫我们得益处”。
我的问题是:如果一个学生因为没有认真复习而挂科,他可以说“神使挂科这件事临到我”吗?
小白老师:
学员G姊妹的提问:
第三章,书上写道:最重要的是,当有人身陷患难时,我们应该非常谨慎,避免滥用“神有主权”的教义,教训他“应该相信神”。局外人总是比神身在痛苦之中的当事人更容易信靠神。我们应当学习主耶稣“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我们要注意谨慎使用有关神主权的沉重教义,以免折断了压伤的芦苇(一颗沉重的心!)而追悔莫及。我的问题是:我的理解不是不用,而是避免滥用。那什么情况是滥用呢?可能我自己的问题,我常常觉得辅导中如果不回到神的主权的话题上,很多东西没有办法继续说下去(但到这里,我感觉谈神的主权,是不是给人的感觉是拿着大棒压人?)那怎么尽量以温柔怜悯的心谈及神的主权呢?
小白老师:
这个问题非常的好!涉及了看似矛盾的两个主题——“温柔”和“主权”;我觉得不能“非黑即白”,要么不谈,要么大谈特谈,也不是说当我们谈前者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后者,而是要有智慧、有计划,按需供给,顺着辅导的脉络和韵律去安排辅导的内容。比如,去和一个刚刚开始经历患难并且反应很强烈的的人,或者对一个正在对上帝存有怀疑和在与上帝的关系上开始退缩的人而言,强硬的把神的主权压在他们的身上可能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这个时候耶稣基督“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的温柔可能更会安慰他,陪护他对上帝的依附;然后,在信心、全然的信靠、对神亲密的关系的基础上再通过上帝的主权这个方面使个体透过自己有限的感受看到上帝永恒的计划。上帝的主权在信心坚强的时候是安慰,但在信心软弱和动摇的时候是压力,上帝的主权的内涵在辅导的全程中没有改变,但何时是合适的时间提出这个主题需要智慧。
太早的提出“上帝的权柄”,可能让被辅导着感受不到你的“共情”,可能会觉得你不能“穿进他的靴子里”;太早的以这个主题压倒被辅导者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可能会拦阻辅导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影响被辅导者恢复和上帝亲密的关系。
学员提问:
我的问题涉及书籍《信靠祂,哪怕风雨如磐》第三章,最后标题“一句警句”,提到我们不要在别人遭遇苦难时去教导“上帝的主权”。
我的问题是:现实中会遇到患难中的人有苦毒怨言,那么该如何辅导,以帮助他们走出这样的光景呢?
徐老师:
首先,作者并没有说“我们不要在别人遭遇苦难时去教导‘上帝的主权’。”他在第三章最后一段话写的是:“当有人身陷患难时,我们应该非常谨慎,避免滥用‘神有主权’的教义,教训他‘应该相信神’。局外人总是比身在痛苦之中的当事人容易信靠神。我们应当学习主耶稣,‘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太12:20)我们要注意谨慎使用有关神主权的沉重教义,以免折断了压伤的芦苇(一颗沉重的心)而后悔莫及。”所以,在别人遭遇苦难时,我们还是可以去分享关于神的主权的真理的,只是需要注意要“非常谨慎”、不要滥用这个沉重的教义去强求人立刻马上无条件的信靠神,因为“局外人总是比身在痛苦之中的当事人容易信靠神”我们没有在当下身处被辅导者的境况中时,我们确实很难体会到她的感受。这么做也是为了更好的效法耶稣的榜样,去扶持,而不是去压伤。
所以,对于身处患难中的人,我们可以首先肯定她所处的境况,承认这确实非常难、确实很糟糕、坦诚如果是我在同样的境况中,我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就像在疫情封控期间失去工作的人,既没有收入、还需要花比平时高许多的价格买日用的饮食,还得待在狭小甚至没有窗户的出租屋里面两个多月不能出门透气。生活的重担确实会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这是我们需要去坦诚的(confirm),让被辅导者明白我们也能体会她的感受。然后我们可以以一种温柔的态度邀请她和我一起来用祷告和读经的方式寻求神的安慰和指引。往往在这个时候,是比较好的可以引入圣经真理的契机。通过祷告,被辅导者可以学习向神倾心吐意,我们也可以在为她祷告的时候,求主帮助她明白并顺服神的主权,并在其中得到真正的安慰。通过读经,尤其是推荐读诗篇,可以效法诗人的榜样,虽以“为什么”开口,但能够以赞美神为结束。愿圣灵借着读经和祷告,能够在被辅导者心中动工,让她愿意放下自己的不合神心意的苦毒和怨言,而是能够相信和接受圣经中的真理。最后,我们也可以去陪伴她经历这一切,如果手有行善的力量,便在实际生活中帮补一下她。也是可以陪着她去操练这个更新心意的过程,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多次的陪伴她,帮助她通过神的话,监察自己内心不合神心意的想法,并用合神心意的想法去思想去行动。这里推荐韦恩·麦克博士写的《合乎圣经的愤怒与压力管理》(https://www.yanjinggongju.com/AA),这也是必读的书之一。作者在第四章里面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来帮助被辅导者操练如何进行合神心意的思考,现摘录如下:
1、用问题一:“发生了什么?”来评估处境。
2、然后继续回答下面一系列的问题:“我对于发生的事情怎么想?我是通过圣经还是我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发生了什么或什么没有发生?我是钻牛角尖还是按照神希望我思考的方式去想问题?”(箴3:5,6;罗12;2;林后10:1-5;腓4:8)。 这些问题帮助我们监察内心中一些不符合圣经的想法,并且帮助我们明白如果想要胜过有罪的想法,就必须代之以敬虔的、符合圣经的想法。
3、回答下列问题:“我希望得到什么我没得到的或者我得到了什么我不想得到的?我有什么渴望在驱使我、掌控我、要求我去满足?或者我有什么渴望是受挫的?我是被神的爱驱动还是被自爱驱动?我是被爱神和荣耀神的渴望所支配或是被自我荣耀的渴望所支配?我有什么渴望变成了要求?我有什么愿望变成了必须拥有,没有就不能活的执念?”(林前10:31;林后5:9;腓1:20,21;西3:1-3;太6:33;耶45:5)。如果我们想胜过有罪的想法,有一些典型的不合圣经的渴望需要被敬虔的、符合圣经的渴望所代替。
4、回答完这一系列问题之后,继续回答下面的问题:“现在,我面对什么试探?”当事情没有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式进行,或者我们没有得到我们认为必须得到东西或认为自己理应得到的东西时,人就会受到一些试探去做或者实际会作出的典型反应,这也就是被辅导者苦毒怨言的表现。
5、当事情没有按照我们所喜欢的方式发生时,要想掌管我们的情绪并用敬虔的方式回应,很关键的是回答这个问题:“我对于所遭遇的境遇的想法、意图和可能的回应是否与圣经一致?什么是对处境的符合圣经的、荣耀神的回应?神希望我怎么想和怎么回应当下的处境?对于所发生的事,什么是符合圣经的、敬虔的、基督式的回应方式?”要胜过有罪的想法,我们必须认识到怎么才是敬虔的回应。学习圣经,背诵和默想相关的符合圣经的、建设性的回应的经文。仔细思想神所喜悦的回应。
6、最后,你需要问自己:“在这个时候我要选择做什么?我是要顺服神还是自己的私欲?我是要行神的旨意并且让他喜悦还是按我自己的意思行并让自己喜悦?”圣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是真正的基督徒,我们就无需再用一种愤怒、有罪的、拆毁性的行为来面对自己的困难。我们在基督里的人,罪再也不是我们的主了。我们不用再让罪辖管我们的身体去顺从肉体的情欲(渴望)。我们已经脱离了罪的权势而成为义的奴仆(罗6:12-20)。现在我们可以脱下旧人,穿上新人,用敬虔的方式生活并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弗4:22-24)。我们现在可以在敬虔上操练自己(提前4:7)。我们现在可以弃绝不敬虔和属世界的欲望,严肃、公义和敬虔的生活(多2:8,9)。我们现在可以靠着内驻的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包括有罪的愤怒)而活出敬虔和公义的样式来(罗8:1-13)。
一个提醒,我们也要注意不是单单教导被辅导者关于神的主权的真理,也要教导她这本书后面所提到的关于神的智慧和爱的真理,帮助她对神的各样的属性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样她才会对这位爱她的神有更深的认识,也能够更多的去在各种境况中都学习去爱主。
学员吴姊妹、Esther的提问:
第三章,书上提到两种情形:第一,基于某些只有祂自己才知道的原因,神允许人们行事违背并轻视神已经显明出来的意愿;第二,但祂从未允许人们行事与祂主权的意愿相违背。
我的问题是:
1、可否举例解释一下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形,以便更好地理解这段话,谢谢!
2、这其中提到神已经显明出来的意愿,是不是指的是圣经中的教导?
3、我对于文章中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举例来说,圣经中教导人不可犯奸淫,但却有一个基督徒犯了奸淫,不知道因为什么样的缘故,神并没有阻止这个人犯奸淫,神许可这件事情发生是因为,这件事情并没有与神的主权意愿相违背,可以这样理解吗?
孙老师:
1、第一种情形在圣经中有很多例子。
比如神在让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过程中,祂允许法老行事违背并轻视神已经显明出来的意愿(出埃及记5:2),甚至多次任凭法老的心刚硬(出7:13; 8:15,32; 9:35)。
又比如神拣选扫罗后,也多次允许扫罗行事违背并轻视神已经显明出来的意愿(撒上13:13; 15:9; 18:11; 19:6; 22:17-19等等)。主耶稣也明知犹大要出卖祂,但祂允许犹大这样行,并没有阻止他。
第二种情形也有很多。比如当亚伯兰在饥荒的时候带着撒莱下埃及,法老要娶走撒莱时,耶和华直接干预阻止了(创世记12),因为法老的这个行为会危及到神与亚伯兰所立的约,祂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同样的例子一再出现,包括亚比米勒王想亲近撒拉(创20)。希律王屠杀伯利恒的婴儿时,神也没有让他伤害到耶稣而与祂主权的意愿相违背,而是让天使通知约瑟躲避即将降临的灾祸(马太福音2:13)。
2、神已经显明出来的意愿,可能是圣经中的教导,也可能是通过超自然的显现所传递的信息,比如天使向基甸显现,陈明神的意愿(士师记6:11-14)。比如天使告诉约瑟去娶马利亚(马太福音1:20)等等。
3、可以这样理解。
学员钱姊妹的提问:
第4章P53,“人试图用一些邪恶的事伤害神的子民,而神却藉由对这些事施加影响,为祂的子民的益处。”
我的问题是:在面对一个被家暴和丈夫有外遇的妻子,如何帮助她明白神如何使她得益处?
我的问题是:
我听过多个版本的说法。比如,“神可以使用环境、人等一切因素吸引人归向主。但也有人说“人的自由意志可以拒绝救恩”,在这个版本里,神好像无法使人心随意流转。另外一个版本,人信主与否取决于神是否拣选这个人,也就是神有能力使所有人的心归向祂,但是祂会拣选人,那么与“祂愿万人得救”的真理好像有违背,与祂的良善属性也有违背。所以,在人信主这件事情上,神的主权和人的自由意志及人的责任是怎么调和的呢?请老师解答一下,谢谢!
徐老师:
首先,对于“益处”这个词,需要有个正确的理解,益处不一定是人所以为的好处,像是事情得到转机或者解决之类的。神所要给我们的主要的益处就是得着主耶稣基督,以他为我们的至宝(腓3:8)。同时,让我们能够效法耶稣基督的榜样(罗 8:28-30),比如可以像耶稣那样忍耐、赦免、温柔、专心以神的事为念等,这是更加宝贵的益处,也是有着最终永恒意义的益处,可以引导姊妹多往这方面思想。当然,面对一位家暴和外遇的丈夫确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当姊妹暂时看不到益处的时候,我们仍然要给她盼望和鼓励。希望在这个事情中,姐妹能看到一位爱她为她舍命的丈夫,就是主耶稣(弗5:25)。可以多强调福音的盼望,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了,让我们看到神能够从最坏的事情里带出最美好的事情。没有比救主神的儿子被钉在十字架上最坏的事情,但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明白这些事情为什么发生在我或者身边的弟兄姐妹的身上,我们也不见得立刻能够看到神要给我们的益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要鼓励弟兄姐妹信靠主耶稣基督。就像约翰福音6章记载主耶稣讲了人要喝他的血吃他的肉,很多人觉得这教导太难、不能理解,就退去了。主耶稣问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约6:67-68)。门徒虽然也不明白,但是他们认定主,要跟从主。我们信靠主耶稣的人,很多时候对神的话语和我们的遭遇并不明白,但是我们认定主,知道他是美善的,我们要跟随他。
对于主内肢体如何切实地帮助这位姊妹,总的来说,神使用祂的肢体——教会以及祂的话语——圣经来帮助在患难中的人明白神要使她得益处。首先是需要确保姊妹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教会,可以给姊妹提供一个安全的居所、带她去医院做身体检查和治疗、帮助她照料孩子打扫家务预备一日三餐;如果她的丈夫也信主,教会可以出面去指出他的罪并劝他悔改;如果有报警,也可以鼓励姊妹协助警察的调查等等。这些可以让姊妹体会到基督的肢体彼此看顾,从而能够体会到神的爱和保护。同时根据姊妹的反应去陪伴/帮助/鼓励/劝诫她。多陪姊妹一起祷告,求圣灵动工。陪哀哭的人同哭;若有担心害怕的地方,帮助她通过经文看到神的同在和保护,并在能够提供实质性帮助的地方提供帮助;若有生气怨毒的,帮助她通过经文明白人的罪的可怕并晓得不能用罪的态度去回应别人的罪;若是把丈夫当做偶像的,帮助她明白当敬畏神而不是讨好人;还可以帮助姊妹思想神在其中的作为,和她一起感谢赞美神等等。这些可以帮助姊妹体会到神是真实体察她苦情的神,神也是切实关心她的神、想要陶造她成为更合神心意的人。
学员Esther的提问:
第四章,书上写道:“圣经确实不断地教导一个真理,即神能够、也确实会感化人心、人的意念来成就祂的目的。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神都能感化他们的心,使他们甘心情愿地凭自己的自由意志行神的计划。”箴言21:1:“王的心在耶和华的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
我的问题是:
我听过多个版本的说法。比如,“神可以使用环境、人等一切因素吸引人归向主。但也有人说“人的自由意志可以拒绝救恩”,在这个版本里,神好像无法使人心随意流转。另外一个版本,人信主与否取决于神是否拣选这个人,也就是神有能力使所有人的心归向祂,但是祂会拣选人,那么与“祂愿万人得救”的真理好像有违背,与祂的良善属性也有违背。所以,在人信主这件事情上,神的主权和人的自由意志及人的责任是怎么调和的呢?请老师解答一下,谢谢!
孙老师:
在人信主这件事情上,神拥有完全的主权,与此同时,人有完全的自由意志和责任。
圣经明确教导神知道谁会被拯救(罗马书8:29; 彼得前书1:2)。以弗所书1:4告诉我们,神拣选我们是在“创立世界以前”。圣经一再描述基督徒是“被拣选的”(罗马书8:33, 11:5; 以弗所书1:11 ;歌罗西书3:12; 提摩太后书2:10; 提多书1:1)。基督徒是神所预定的(罗马书8:29-39; 以弗所书1:5,11)和拣选好的(罗马书9:11, 11:28; 彼得前书1:10),神愿意恩待谁就恩待谁,这个事实清晰明确。
圣经同时也说我们完全有选择的自由意志,我们要相信耶稣基督,然后才能能得救(约翰福音3:16; 罗马书10:9-10),类似的经文举不胜举。没有一个人将来可以站在上帝面前,说因为你没有拣选我,我当然就不能信你,所以你不能审判我。在这个问题上,人有完全的选择自由和责任。
神当然希望所有人得救,但实际上不可能每个人都愿意相信神,这是人的罪行所决定的,这只是神的心愿,就像祂希望亚当不要犯罪一样(注意:神的心意和旨意是不一样的;心意是一种愿望,而旨意是必须成就的)。
所以,一方面神有完全的主权拣选要得救的人,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完全的责任信靠祂。这两方面都是圣经明确的教导,我们的责任不是去了解哪些人被神拣选了(事实上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神给我们的责任很清楚,就是将福音传遍全地(马太福音28:18-20; 使徒行传1:8)。
我们应该把预知、拣选和预定的部分交给神,专注于遵循祂的旨意去传福音。
学员朱姊妹的提问:
我相信我们的神是掌管人主权的神,也相信人心在神的掌管之中,第47页提到神允许邪恶之事发生吗?这里说“神并非总是制止他人对他的子民施行邪恶的伤害”。后面又说“出于他的无限智慧和慈爱,神要利用这些有害的行为最终产生出好的结果”。但是最近看到一则令人心痛的事件:铁链女事件,让我很难过,为这个遭遇可怜的女人难过,她遭遇的是我不敢想象、令人发指的事情,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如此可怕,现在是文明时代,还会有这么阴暗可怕的事情。痛恨那可恶的坏人,和无作为的办事员,更心疼这个可怜的人,一个人的失踪,搞得家破人亡,她的遭遇几乎轰动全国,牵动全国人的心。我相信神的慈爱和主权,但是这个事情上,我能看到什么呢?我能说神在她身上的主权吗?或者说这会对她产生好的结果吗?她的人生难道不是彻底毁掉了吗?(当然神不是邪恶的制造者和罪的始作俑者)但觉得这么问,又对上帝不敬。请老师指点。
徐老师:
首先我们要以圣经为判断一切事情的标准,而不是自己的有限的逻辑或者感觉。圣经中是怎么描述神的我们就相信并信靠,并操练凡事感恩,因为神已经给我们足够的证据显明我们是可以信靠他的话语和启示,在不明白之处,我们仍然可以信靠他的美善。圣经中是如何描述人的罪性的我们也要谨醒,不要以为小。其次我们要明白,对于罪恶,神不是无作为、无能力的神,神其实一直都在阻止人犯罪的事上做工。是神把良心放在人的心中,让人知道善恶,许多罪恶因为良心的拦阻而没有发生,虽然因为人的罪性有人故意去做泯灭良心的事情;是神设立了政府来扬善惩恶,人因为惧怕罪的后果于是许多罪恶其实并没有发生,虽然因为人的罪性有的政府无作为甚至行恶;是神给人有限的能力,否则人会行出更大的恶来。神也直接阻止了许多的罪恶的发生,比如神拦阻了法老去玷污亚伯拉罕的妻子。而且人的罪性是相当可怕的,仅仅从罗马书第一章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人全然在罪恶和败坏中的时候,就是“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或作:阴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後说人的、怨恨神的(或作:被神所憎恶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而且“虽知道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可见,如果没有神的拦阻,我们其实就是生活在地狱中。因此,当我们看到有令人发指的罪恶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去质疑神的能力和良善,而是为人的罪而忧伤痛悔,为自己所经历的神的良善感恩,并谨醒自己有没有在这罪上有份。铁链女的悲剧和我们或多或少都是有关系的,造成铁链女的悲剧的背后的罪,我们也可以思想我们是否也有。我们有时也会把能够进入婚姻和拥有子孙后代视为偶像,我们有时也有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采取一些神所不喜悦的手段,我们也会有不爱邻舍只想着我的旨意成就的时候,虽然我们的罪在人看来没有董某或者那些失职官员那么大,但同样的罪可能也在我们自己身上,是神的保守我们没有犯那样的大罪,我们也要为自己的罪悔改。
我们都期待这个世界没有罪,或者不要有这样黑暗的罪,但人性之败坏之深,才会产生这样的罪恶。对付人的罪只有两个方法,要么是彻底灭绝犯罪的人类,这样就不会再有人犯罪了,要么就是彻底对付罪。主耶稣道成肉身,进到罪恶的世界,我们的神并非对罪没有感受,我们尚且痛恨,每一个罪更是对神的冒犯,神更伤痛。但祂却选择了进入罪的世界和罪的苦难中,告诉我们祂在乎。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就是要彻底解决罪的问题。唯有基督的福音能够彻底对付罪,所以我们基督徒能够做的就是多多的传福音,让人悔改知罪。历史上已经有不少的例子告诉我们,当一个地方信主的人越多的时候,那地的民风相应的也会越好的。
铁链女所遭遇的一切确实是在神的主权下,神允许了这些事情的发生。铁链女的遭遇确实让人心痛,我们生活在堕落的世界里,我们的罪影响别人,我们也在受别人的罪的影响。我们这些污秽的罪人尚且痛恨这样的罪恶,圣洁恨恶罪恶的神又该是何等的愤怒和痛心呢?罪不仅伤神的心,罪还杀死了神的独生爱子耶稣。所以,当我们面对这样的罪恶时,我们不能认为我们比神更公义良善,我们也不能认为神好像无动于衷。神是掌管万有的,但罪恶又存在这个世界,这是一个不容易的难题。神也没有给我们一个冰冷的答案,而是让祂的独生爱子进入罪的世界,经历最大的罪恶和苦难,告诉我们他在乎,并付上了最大的代价来解决罪。从属灵和永恒的角度看,不信的人都在很苦的境遇里面,作罪和撒旦的奴仆,都需要主的福音和拯救。我们不知道铁链女最终的结局会如何,也不确定能成就什么样的美善的结果。毕竟我们是有限的,我们不像神,可以看到并且掌管整个宇宙整个人类历史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但是我们要思想,其实神给每个人都有恩典,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但是圣经也明确说了,只有爱神的人,也就是祂的儿女,神才应许叫万事都互相效力,叫他们得益处,就是越来越像神的儿子主耶稣基督的样式。我们要感恩我们所得到的是何等大的恩典。我们也要问我们能作什么?不要在他们的罪上有份;做力所能及的努力去减少这些罪恶,促进公义;并积极地传讲福音,使罪人得救。
学员H的提问:
我的问题涉及书籍《信靠神》第 4 章,在“神允许邪恶之事发生吗?”之下,
书上写道“圣经确实不断地教导一个真理,即神能够、也确实会感化人心、人的 意念来成就祂的目的。”“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神都能感化他们的心, 使他们甘心情愿地凭自己的自由意志行神的计划。”
我的问题是:信福音也是神在人心中的工作,有的人被神感化信了福音,有的人 卻沒有,這是神的主权,有人被拣选,有人没被拣选,那么神是不是一个不公平 的神?如何从中理解神的公平?
小白老师:
学员提问:
我的问题涉及书籍《信靠祂,哪怕风雨如磐》第四章,在“我们的回应”标题之下最后部分,53页。书中写道:“神对人是有主权的。神会感动人心使他们行他的旨意,也会制止他们做与他旨意相违背的任何事。他会按他对我们生活的旨意与计划看守、保护和往前走。如果我们想信靠神,就必须学会照他的计划生活。”
我的问题是:当一个人相信在他的生活中出现的无论是好是坏的事,都是神的主权,那么当他在困境中,会不会出现阿Q精神?或者说躺平?相信神在掌权,自己寻求出路,这两者如何调节?
徐老师:
在困境中选择躺平或者啊Q精神其实是不信神或者对神认识不全面的一种表现。比如说,人可能在困境中觉得这就是神要发生的事情,那我就听之任之,被动接受,那她可能只注重神的主权而忘记了神的慈爱或者智慧、恩慈等其他属性。或者也有可能有人觉得神既有主权又有慈爱,那我就坐等神的神迹解救而不采取任何行动,这就像是一个故事里面讲的一个人:有次洪水泛滥,有个基督徒被困屋顶等待救助,期间来过冲锋舟和直升机,但是她都拒绝跟它们走,因为她认为神一定会行神迹施行拯救,结果这个基督徒最后被洪水淹死,她去到天堂问神你为什么不救我,神回答说,我已经差派过冲锋舟和直升机了,但是你却没有上去。所以,在困境中,我们因着对神的主权以及神其他属性的认识,我们应当有的态度是:积极去回应,并透过顺服神的话语和信靠神的带领的方式去行。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就像我们去辅导婚姻有问题的姐妹,可能弟兄那边没有人辅导,或者弟兄不愿意改变,姊妹暂时活在一个仿佛看不到对方有任何改变可能的绝望境地里。我们知道这是神的主权允许发生的事情,那难道我们会鼓励这位姊妹消极的接受现实,然后什么也不做,坐等神迹的出现吗?不是的,我们还是要帮助姐妹明白,虽然自己的丈夫现在很不好,但是我们已经有了那一位爱我愿意为我舍己的将要迎娶教会的羔羊,他是爱我懂得我安慰我时刻陪伴我,而且我里面有圣灵的内住,靠着神的力量和从神而来的爱我能够行出一位合神心意的妻子当行的事情,该敬重丈夫还是要敬重丈夫,该教养好儿女还是要好好教养儿女,我们可以鼓励她、陪伴她同行,让她把自己的希望不是建立在环境即丈夫的改变上而是定睛在那一位亘古不变的神的身上。关于在困境中自己寻求出路,我们也可以举个例子帮助大家思考。比如我们相信人的得救是神掌权,那我们是积极的传福音呢还是想想反正如果这个人被神拣选迟早会得救,那我就不积极传福音了,尤其是现在逼迫越来越厉害、限制越来越多。但是想想圣经里面的例子,在使徒行传18章,保罗来到哥林多城之后,保罗为道迫切,极力的传福音,却遭到当地犹太人的抗拒、毁谤(vv.5-6)。第9-10节是怎么记载的呢?“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 ,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神亲自告诉保罗在哥林多城里有许多属于神的子民,那么面对本族人的逼迫和神明确的话语,保罗是怎么做的呢?是想想既然神说了这城里有很多人会信主,现在我面对这么大的逼迫都要丧命了,那我干脆就坐等,既可以保命又可以见证神主权带领下多人归主呢?还是更加积极的传讲神的话呢?所以可以看到圣经中记载,保罗在哥林多城住了多久,就热心积极的传了多久神的道(v.11)。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提醒,在面对困境和挑战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越相信神的主权就越愿意按照神的旨意去做。这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想尽办法寻求出路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在困境中积极行事是建立在对神的旨意即神的话语的熟悉和了解上,我们对这位神认识的越深,就越能够明白祂的心意如何,我们对神的话语越熟悉,就越晓得该怎么去做,也能够越发操练靠着圣灵的带领去做合神心意的事情。
徐老师的语音回答:
学员Esther的提问:
第五章提到“祷告是信靠神的一个最明显的表征。如果我们相信神会保护别国受逼迫的弟兄姊妹,我们就务必要为那国的执政者恳切祷告。如果我们信靠神,当我们本国政府的决定与我们的根本利益相抵触时,我们必须祷告求神在那些有决定权的官员和立法者心中作工。”
我的问题是:在现实状况中,如何看待政府、执政者所做的决定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圣经里没里列出现实状况的每一个细节,如何判断我们的祷告符合神的心意?有什么原则可以指导呢?几年以前,因为一个宗教领域的制度问题,有基督徒主张除了祷告以外采取一些实际行动,比如:联名上书之类的。而另外一些基督徒采取的是就是祷告,不做实际的行动。当时我认识的一些主内弟兄姊妹在这个问题上也因此有些争论。那些主张不做具体行动的基督徒,依据是耶稣当年并没有针对罗马的暴政采取什么具体的行动。我想问,在政治领域中,基督徒该如何回应?
孙老师: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圣经中只有一些原则,没有更多的具体指导,所以每个人的理解、领受和实践会有差异。
我个人会比较依赖祷告,一方面祈求神改变执政者的心,一方面赐给我智慧、悟性和忍耐,让我知道在遇到具体挑战时应该怎样行。无论是主耶稣还是使徒们,他们关注的就是福音,这也是我们每个跟随主的人应该效法的。
在不违背圣经教导的情况下,我会顺服政府;否则我会顺服神而不是顺服人。但更多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辨别,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祷告,切切祷告,求主借着事情的发展,让我慢慢知道该怎么面对。
学员唐姊妹的提问:
第五章,书上写道“神借祂的旨意、而不是凭神迹统管世界。”我的问题是:我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我觉得将神的旨意与神迹对立的说法不够严谨,因为我认为神迹的产生都来自于神的旨意,是神旨意彰显的一部分,两者不是矛盾对立的。不知我这样的理解是否合乎圣经?
小白老师:
神的神迹一定是包含在神的旨意当中的;没有哪一个神的神迹不是先在神的旨意中先酝酿产生的,所以这二者本不对立;作者在这里强调神的“旨意”和“神迹”可能是想突出上帝在管理世界时“干预程度”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去查阅一些有关上帝的“旨意”和上帝“神迹”的定义、区别、和各自在神工作中的作用和分工,我们可以下次来讨论;作者在这里不是要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想表达上帝并不是一直在使用“神迹”这一强烈的直接干预世界,而是允许人仍可以按照他们的罪性去兴趣做,但上帝仍旧掌权。
学员艳霞的提问:
第六章,在“不能生育”标题之下,出现在第79页,书上写道“我们需要祷告多久呢?只要我们存心接受神的旨意,以信靠的心祷告,只要我们心中仍有祷告的愿望,我们应一直祷告”。
我的问题:我在一个问题上祷告很多年,重复性地祷告,有一些姊妹包括我自己都觉得我不是在重复同样的话语吗?是不是我没有把这个问题交托给神?如果我交托了,就不应为此重复祷告了?我该如何来解释“只要有祷告的心愿,就应该一直祷告”?
徐老师:
学员艳霞的提问:
第六章,出现在第71页,书上写道“他八岁的女儿答道……是因为神在审判人……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神学上她是对的”。
我的问题是:自然灾害都是审判吗?我相信神掌管自然的主权,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让自然出于更有利的生存状态呢?
徐老师:
学员于**的提问:
第七章《神的主权与我们的责任》第3页写到:“他应许赐予我们,但若我们不祈求,他就不赐予。”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不祷告,神就不作工——神计划的事情就不作或者延迟吗?第7章《神的主权与我们的责任》——第3页写到:清教传道人托马斯•莱(Thomas Lye)曾经讲了一篇道,题为“我们怎样藉着信心在神的旨意下生活?”其中,他这样说:“没有信心的祷告象击打空气;同样,没有祷告的信靠只不过是一种冒失的虚张声势。神应许赐予我们、并吩咐我们相信他的应许,同时他也命令我们祷告,并要我们顺服祂的命令。他应许赐予我们,但若我们不祈求,他就不赐予。”
小白老师:
可以借助这段经文来理解——
【太7:7-8】“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这里所引用的Thomas的话是为了引证上文有关“祷告”的内容,即,上帝掌管万有,但上帝也命令我们祷告。
1、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上帝的“应许”和上帝的“命令”并不冲突,祂应许赐予我们的事实,是建立在祂在我们身上的命令得以实现的基础之上;这就是马太福音那里所讲的,“开门的应许”是建立在“叩门”的行为之上,如果人不按照上帝的命令和引导来“叩门”,“开门”也就不存在了。
2、这里并不是说我们有多么的重要,事实上,如果上帝定意不开门,那么无论我们怎么叩门都无济于事;反过来说,就连我们叩门的动作都是因上帝借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引导,因此,救恩的全程与我们个人的merits(优点)无关,是上帝的应许与上帝的命令互通的结果。
3、但如若我们不求,不叩门,其实就是“不信”的表征,而神的应许与“不信”是不能匹配的,就如保罗在罗马书谈及亚伯拉罕的信心时所说的,“且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作成。”所以,有一条线,就是神超自然的引导,使我们信,在信的基础上顺服神的命令,使叩门和寻求被活化出来,因此神的应许得以实现。不知道这么解释是不是对你有益,其实只需要聚焦于“信”。
4、此外,还有一件事需要我们留意,那就是无论是引用了谁的书中的语言,我们都需要带着警醒省察的心去看,无论是马丁·路德或加尔文或是这里所引用的托马斯的话,我们都需要放在圣经的真理中去判断和理解;我相信这里所引用托马斯的书不能当作“真理”去看待,就好像我的一位教授所说的,他写好了一本书之后一般不会再“回看”,或者说不是不会,而是不敢,因为当他再一次看过去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和之前所疏漏了的部分;因此,我们对托马斯的话也应当抱有这样的态度,我们可以理解他在这句话和论述中强调的是我们与神互动关系中“我们”的部分;是不是所有上帝的应许都需要有我们的气球作为配合呢?
学员祝弟兄的提问:
我的问题涉及书籍《信靠神》第7章,书上写道不要滥用神的主权,要避免“神圣的宿命论”。
我的问题是:
1)在现实中,如何把握这个平衡呢?相信神时时刻刻绝对地掌管每一件大事小事,而且神的旨意又是奥秘的——也即有时候即使人无法理解,也不能排除里面有神奥秘的安排——这确实很容易使人滑向某种“反智”的宿命论。那么这时候,如何将人从这种神圣宿命论中拉出来呢?
2)第七章开头那人下楼跌倒的例子中,作者用了非常主观、带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来描述,比如说那人下楼是“粗心地绊了一跤”,在这种用词下,我们很容易看出,他跌倒不是神的旨意,而是自己粗心的缘故。但是现实中,很难去区分他跌倒,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神奥秘的旨意,就是要他跌破头”。我认识一个姐妹,特别坚信只要存“单纯信靠”的心,神会引导她“每个行动”。照她所说,她也确实“凡事祷告,求神引导”,因此她就把遇到的每一件事,都看做是神的引导,结果就去了比较比较极端的教会,并且非常难以劝说她——因为她没有“粗心”,她是一路“祷告”着过来的,所以她有理由坚信是神奥秘的引导她到这里。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劝说呢?
K老师回答1):
看基督怎么做,会帮助我们明白祂是如何细致温柔地教导他人,同时关注到每个人的需要。在拉撒路死时,我们能在马大和马利亚的身上看到这一点。或者保罗,他甚愿去亚细亚(徒16:6),然而神不允许,神的旨意是要他去马其顿受苦(并传道)……但他后来还是去了亚细亚!(徒19:10) 或基督,还是在彼得前书里,‘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尽管祂不总是知道有些事情为何会发生。所有这些处境都不是向宿命论妥协……保罗通过他所受的苦“学会了知足”(腓4:11)。他不是完全的。他也曾受到绝望的试探(林后1),但这些处境教会了他知足。诗篇119:89-92提醒我们“万物都是神的仆役”,罗8:28也这么说。但那里接着说,当我们受苦时,我们可以忍耐,是因为神在祂的道中向我们启示,祂如何在艰难的处境中作工,因此我们能喜乐。诗人是神的启示的学生,他细心查考、默想其中的奥秘,就是神是怎样的神以及祂在古时行了怎样的事,这样我们就能在祂的良善中有坚固的信心,甚至当我们还看不到“益处”的时候。这就是信心的本质:“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
K老师回答2):
歌罗西书和彼得后书都强调,人的经历不可能高过神话语的主权。一切都要用神已经启示的旨意来检验(就像使徒行传17:11中”这地方的人”一样)。假先知和假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所推崇的与圣经所教导的相矛盾。不小心摔倒的人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他没有善用智慧和知识的原则小心地生活,就得到了相应的后果。就像神不使人犯罪一样,祂也不使人跌倒(祂不使人犯罪——雅1:13-14)。但祂不会阻止人承受其行为相应的后果(尽管祂常常满有恩慈地阻止了)。那位倚靠“圣灵的带领”的姐妹,不用圣经来检验她受到的“带领”,存在着以自己为权威的危险。我知道一位牧师“感到”神的“带领”,让他和他的妻子离婚并和另一个女人结婚。他的逻辑是,“如果神不希望她成为他的妻子,祂为何要允许她出现呢?”从本质上来说,他做得好像他在顺服神的要求,即使这要求无视对婚姻的忠诚,无视神恨恶离婚,无视神呼召我们持守贞洁和纯洁等等,因此他毫无责任。他最终培养了一种“感觉至上”的跟随神的方法,自认为他的动机是纯洁的。但是圣经警告我们要“保守我们的心”(箴4:23),“在正道上引导我们的心”(箴23:19),以及“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箴28:26)。圣经用各种各样的例子一再强调并且直说:“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神启示的客观真理引导我们的心、更新我们的心意,而不是用我们的眼见、恐惧和感觉引导自己的每一步。耶稣说:“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路7:35)。如果某些引导的确出于神,那么它一定会使我们结出果子荣耀神,并使我们更像基督的样式。至于那位离弃妻子的牧师,他的决定甚至对于非信徒来说都显然是愚蠢和自私的。“种什么收什么”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保护措施。加拉太书第5章列出了各种对比。如果你顺着肉体而行,只会带来一种结果,就是毁灭。如果你顺着圣灵而行,你会生出截然不同的圣洁的果子,荣神益人。
学员夏姊妹的提问:
第七章中“我们的失败与神的主权”那章看到,在神无限的智慧中,祂的主权计划也涵盖了我们的失败、甚至我们的罪。
我的问题是:圣经教导要凡事祷告,但神的计划涵盖了人的失败、人的罪。我们的祷告可以改变什么的呢?有什么作用呢?
孙老师:
我们的祷告从来都不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环境和处境,也不是为了改变其他人,更不是为了改变神的心意,只是为了改变我们自己。
我们祷告,因为神命令我们祷告(腓立比书4:6-7; 帖前5:16-18)。主耶稣和使徒们都在祷告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完美的榜样,既然连他们都如此看重祷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略祷告。
学员许姊妹的提问:
该书第88页提到:“有时神使我们降卑,使我们完全仰赖祂。例如,自己所爱的人身患绝症,医学专家对此束手无策;长期失业使厨房空无一物,而找到工作的希望依然渺茫。”
我的问题是:如何区分哪些是人犯罪带来的后果,哪些是罪的代价?哪些是神的主权?
徐老师:
结合本书的上下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第一,不论我们在顺境逆境中都应当全然仰望信靠神;第二,我们要担当好自己的责任,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尽到职责而推卸责任并怪罪于神的主权。对于如何区分是自己失职(即姊妹所问的犯罪带来的后果)还是神的主权,作者也写到“我们的责任可以由圣经已显明的神的意旨中找到,而我们的信赖则建立在神的主权之上。”也就是说要以圣经的教导为标准。圣经里面有很多关于我们责任的教导,像是要殷勤做工、要看顾身体、操练敬虔等,我们就靠着从神来的力量去喜乐地谨守遵行。如果我们尽力去做了,良心没有亏欠,神因着祂的主权和荣耀、并为了我们的益处决定让我们经历一些患难,那我们就凭着对神主权的信靠仍旧喜乐的过好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继续尽自己的本分、同时祷告求神保守我们不要失脚。倘若是因为自己明显的犯罪导致的后果,那就立刻向神认罪祷告并悔改,并向可能得罪的人寻求原谅。乐意施恩怜悯我们的神一定会赦免我们的罪,但这并不意味着犯罪所导致的后果会马上消除或者有转机,有时为了我们的益处(如被神陶造、洁净)或者为了让别人得警戒,神会带着爱来管教我们。倘若没有圣经明文写着,自己不清楚是否犯罪,可以向神祷告,求神显明,如果我们的良心不指责我们,我们便不用为此纠结了。相比专注在探究自己是否犯罪,我们更应该专注在那位施恩怜悯有主权的神,并尽力去做我们已经知道的圣经中所明写的职责。
学员提问:
涉及书籍《信靠他》第七章《神的主权与我们的责任》在“我们的失败与神的主权”之下,出现在第89页,书上写道: 圣经从未教导,我们的失败会阻碍神意旨的成就。在神无限的智慧中,祂的主权计划也涵盖了我们的失败、甚至我们的罪。
当末底改请求王后以斯帖替犹大人向亚哈随鲁王请命时,以斯帖提出异议说,她未蒙王召就去见王有死亡的危险。然而末底改却叫人回话给她说,“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至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斯4∶14)在末底改的回话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神有无限的智慧和资源。祂的主权不会受限于以斯帖的反应。祂有无限的智慧和权能同样,祂也有无限多的方法可使犹大人得救。祂本不需要以斯帖的合作。但在这一情形下,神选择了使用她。末底改给以斯帖回话中的最后一句,“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肯定神会藉用人和方法来实现他的主权意旨。接下来的事态发展表明,神的确兴起以斯帖以完成祂的意旨。但是,祂也可以毫不费力地兴起另一个人,或用截然不同的方法。神通常利用普通的事(而非神迹)和人们的自愿行动来作工。
我的问题是:神为什么总有第二、三、四方案(意思是:上帝会有很多种方法)?只是为了说明神的智慧和主权,有能力和方法可以成就他的旨意?既然涉及到人的责任,那肯定存在人犯错承担责任的情况,按人的角度来说,是有可能偏离神的计划的可能性。那么神所预备的第二、三、四的方案,是为了弥补人的错误?或者是为了提醒人,要尽自己的责任,不然神也有其他的方式完成他的计划?又或者说神给人自由,神的主权也尊重人的自由?
小白老师:
是的,这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且深刻的主题——“神的主权和人的责任”;
类似于以斯帖的问题还有如果巴拿巴不去拜访保罗,保罗是否会出来传福音?如果我们不传福音,上帝会不会拣选那些他在创始以先就预选好的人?对此问题巴刻(J. I. Packer)在其文章中有讨论,我们在这里节选他的一些关键点来看如何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复杂且微妙的关系。
首先,这一对概念是有关圣经真理中非常有名的“二律背反”(antinomy or paradox),当然,这样的背反只是表面上的,实质上来说,上帝的话语是不会彼此冲突违背的。这两个律分别是——上帝有完全的主权+我们有我们的责任。这两恶个律都是真实的。
- 关于上帝的主权:神按照他自己的永旨来命令并统治万事,人的行动也包括在内(参看创45:8;50:20;箴16:9;21:1;太10:29;徒4:27;罗 9:20;弗1:11等)。
- 关于我们的责任:每个人为其选择和自己所走 的道路负责任(太25;罗2:1-16;启20:11-13等)。
面对“二律背反”,巴刻建议我们——
不要以表面上的矛盾是“真的”;以这外表上矛盾归之你自己知识的欠缺;不要以这两项原则为敌对的,而作两者之间的选择,要承认你现在不能了解,但两者必互相补充的。因此要注意,不可使两者敌对起来,也不可从任何一方作演绎上的推理,如果这样,一定会损害另一方面,(根据同一理由,这种演绎的推理一定也是正确的)。(译者按:这意思是说,我们不能从两项表面似乎敌对的真理之一,本着一般的原理而推出一个特殊的结论:例如有人说,神既然预定人得救,因此就说,人就没有自由,对得救与否不负责任;相反的,如果说人有自由意志,因此就说,神的预定是不合理的,这样从 两者之一的推理,必定侵犯其他的真理或原则。)要应用每项原则在它自己有关的范围内(即那划分原则的证据所不涉及的范围中)。
神的主权和人的责任,是在同一本圣经中,一并教训给我们的;有时甚至在同一节段经文中 (例如路22:22:“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两者都并有属神的权威;所以二者均为真实。因此二者必须同被持守,不可使二者互相敌对。虽然人是负有道德责任的,但他也受神的管理;虽然人受神的管理,但他仍然在道德上负责任。
既然现在我们不能明白,所以为了解决我们的困惑,最好的办法就是(1)以同等的注重来坚持这两项似乎冲突的真理均为真实;(2)按圣经所安排的平衡使二者发生联合的关系;(3)承认这乃是一个在今世不能希望得到解决的奥秘。
回到以斯帖的故事中,以斯帖有她的责任,上帝有上帝的主权。这两方面都是真实的。以斯帖有责任尽其所能得保护她的同族,而无论以斯帖的决定如何,上帝都有主权。如果以斯帖不去面见亚哈随鲁王,上帝那边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选择和可能性,是的,他有完全的主权,“王的心都如垄沟的水”,他当然有无数多的方法可以拯救那时的犹太人。
那么上帝是不是总是有许多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的意思是,因为不确定会发生什么而预备了应对其他可能的选项。如果是这样的话,在上帝那里,没有“备选方案”,因为他的选择和他的决定总是最好的,他什么都知道,不需要为不确定性预留方案。那么是不是说上帝总是预先就知道我们会如何选择?是的,他预知万事,无论是我们非常爽快直接的作出一个决定或是纠结半辈子最终作出的决定,在他看来,都清晰明了。他总是知道我们最终会做什么决定,因而我们的选择不会干扰或拦阻上帝的旨意和计划。
就以斯帖的故事而言,上帝知道她最终的选择,所以末底改口中的“别处得解救”并不存在(反映了我们与上帝的区别,但末底改紧紧抓住了上帝的慈爱和怜悯)。
所以,上帝并没有备选方案,他的方案不会随着我们的一些“意外”而让他临时调整,他什么都知晓,这是上帝主权的部分。
而就以斯帖而言,她当下是否要承担起救助族人的决定和责任也是真实的。她愿意冒死面见王就是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并因此得到了许多属天的祝福,末底改当下也是在提醒她,上帝有完全的主权,但你也要尽你的责任!
这两反面都是真实的。
我们只能够根据圣经所启示的两个概念的范围来进行探讨,两方面都是真实的。
参考:http://www.guizheng.net/jiaoyi/wenzai/017.htm
学员王*的提问:
第八章《祂的智慧》中:在“不要解释,但要学习!”这部分,“若有人说,‘神让这事发生,是要让你从中学习如此这般的功课’,你要小心,不要轻信。事实上,没有人明白神藉着某些特别的环境或事件到底要做什么。”但在“神从不解释”部分中,却说:“我们固然不应质问神‘为什么’,但我们可以、也应当求神让我们明白,祂藉着一些特别经历是为了让我们学到什么功课。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谨慎,不要强求自己从这些苦难中寻求某种“益处”以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安慰。我的问题是:一方面不要轻信“神让这事发生,是要让你从中学习如此这般的功课”的说法,而另一方面又说让我们求神让我明白祂藉着一些特别经历是为了让我们学到什么功课;这两部分说法是不是有矛盾之处,还是在这两者之间要平衡,还是个人要在上帝面前领悟,不是别人能告诉你的功课是什么?
小白老师:
这确实是一个很tricky(微妙)的部分。事实上,在“问”和“不问”之间找到一个所谓的平衡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但作者在这里并没有掉入一边不鼓励读者“问”,一边却又鼓励读者“寻求”的自相矛盾中。
2、作者一面提醒读者不要过分地在患难中要求解释(他举了约伯的例子),或自己定义某种“益处”以便让自己得到安慰。这两种做法要么是在“质问”上帝,要么是在“取代”上帝。
3、而在患难中能不带质问地表达那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想要得到解释的动机的办法,就是寻求神。祈求他按照他的旨意,向我们显明他让我们经历患难的具体意图。
4、上帝一切的决定都是为了他的荣耀,而在我们的身上,他一切的计划都是为了让我们拥有基督的样式。这是我们在经历各样患难时所应紧紧抱着的“底线”,但具体到我们的处境和我们个人的经历,就需要上帝启示给我们具体的功课和内容是什么了。这很像是上学,上学的第一天我们就知道,学习的目的是能顺利毕业,但具体到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甚至每一天和没一节课都有该学的内容和主题。我们不是要质问神为什么这么安排课程,也不是要自己定义课程的内容,而是求神让我们知道,这个阶段的学习与最终毕业的目标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有一本书叫《生命的意义》,是意义疗法的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二战期间被关在集中营中所写的书,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发现“意义”,既要发现终极的意义,也要发现当下的意义(当然,在他的理解中,终极意义过于超越,人无法掌握),而根据他在集中营中的经历,那些在集中营中持有意义的人很有可能活下来,而那些在此期间失去意义的人很有可能就因此丧生。作为基督徒,我们比维克多更有优势的一点是,我们知道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荣神益人,成为基督),并且我们也可以如保罗所鼓励的那样,因此,对比意义疗法的主张,圣经和基督教传统更加重视以上帝启示的真理为生命的意义,圣经真理所启示的生命的意义既包括了生命的终极意义,也与信徒每天生活的当下的意义息息相关,正因如此,使徒保罗也在这句劝勉中鼓励信徒将每日生活细小的事的意义,与生命终极的意义相联系——“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10:31)。
所以,我们当然需要以神的真理来解释我们的经历和遭遇,但不是带着质问和要求,而是存在信心和顺服去寻求神在我们身上终极以及当下的质疑。
学员黄姊妹的提问:
第八章,"神从不解释"标题下,但无论今生能否见到益处,神仍要求我们相信在他的爱里,他确定什么对我们最好,且他已无限的智慧知道如何安排这些事情。这令我想起一个朋友,30多年……疾病折磨,经济困难,家庭中令人心痛的事层出不穷。
我的问题是:教会中有个弟兄被疾病长期折磨很多年,最后选择自杀!会众对能进天堂,不能进天堂?分歧很大!而且这事看不到任何益处,对他的家人打击也非常大!教会该如何回应这样的事情?
小白老师:
我不知道黄姊妹有没有听说过“暗室之后”的见证。这个见证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能够将“属地的,解释不清的,永无止境的苦难”与“属天的,有永恒价值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例子。当然,这样的见证是少数,是非常难得的。这既需要当事人与上帝有亲密、坚定、真实的关系;也需要他能够每时每刻以一种属天的、永恒的、超越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正在经历的苦难;还需要当事人的家庭、教会(即他的支持系统)能够提供及时的帮助、提醒、鼓励、陪伴和保护……总而言之,这是非常困难的情况,无论是对于他个人而言,还是对于教会而言。
对于这样因长期痛苦而最终选择自杀的情况而言。我觉得我们可以以这几个角度来思考:
1)“自杀会不会得救”这个问题很危险,因为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如果能得救,那可能也是我的一个出路……”。我们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自杀也是一种“他杀”,即抢夺了上帝对于生命的主权,代替上帝决定生死。另外,自杀是否认了上帝在圣经当中给我们的应许——“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这里的应许是“忍受得住”,而不是给你找一条“退路”。最后,自杀之人是否能够得救的主权在上帝的手中,对于我们尚活着的人来说,每日都要尽力地活出基督的样式,做成成圣的工作,过荣神益人的生活。训练自己更多更深更加具体的,在每一件事上都依靠神!只有这样,我们再遇到更大更难的挑战时,才不会把自杀放在我们的备选项中。
2)我们需要在教会中强调上帝的主权、上帝的智慧和上帝的慈爱。什么是“益处”?我们眼中的益处是不是上帝眼中的益处?上帝眼中的益处在我们看来是不是同样美好?我们定义益处总是凭着眼见、凭着根据、凭着事物是否按照我们的喜好发展……但上帝眼中的益处是不是也是如此?这真的有待商榷。或许对于约瑟而言,被兄弟出卖,被他人遗忘,被主家陷害……圣经中廖廖几笔,但确实约瑟真实的一天天,一年年,益处在哪儿?我想使约瑟得以坚持下去的,不是看到了“益处的曙光”,而是对耶和华神的信心!我们的神在约翰一书中就是爱(约一4:16)!爱既然得以与神同等,我们若能坚守这样的信心,坚信他所有的计划和安排都出于爱,他的计划高于我们的计划,他的谋略高于我们的谋略(赛55:8-9),他是慈爱,是公义,是良善……若我们能在更多认识上帝的基础上,更加坚信上帝,我们是否就能在面对长期的患难中多一分坚实的信靠?
3)教会辅导事工的及时介入。个人面对长期的患难是一回事,作为教会能够与这样的个体同行,一同经历是另一回事;二者都不能缺乏。试想,如果不小心走路时提到了门,脚趾可能会痛苦不堪,那身体其他的部分呢?是不是可以毫不受影响的运动?我想不会的,脚趾作为百体中非常小的一个部分,如若受伤,整个身体都会随之疼痛。教会的身体也应该如此。但如今不法的事增多,人的爱心渐渐冷淡(太24:12),很遗憾,教会中只顾自己的情境也越来越多(提后3:1-2)。作为教会,我们应当抵挡这种“个人中心主义”,而辅导事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如果能够早日介入到这样经受长期受病痛折磨的信徒的生命当中,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如果有一个成熟的,以圣经为基础的,充满爱的,循序长期的辅导事工,是不是牧者就不会无暇顾及所有有需要的信徒?这几个主题我觉得都值得我们“亡羊补牢”。
学员云香姊妹的提问:
第八章《神的智慧》101页,“学会停止问为什么,停止寻求合理的解释,停止探究在我们的苦难中到底有什么益处”。这段话,我的理解是:在任何环境里,不要探究这个苦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只要相信神的旨意是美好的。
我的问题是:神将环境临到我们每个人不是徒然的,不问为什么,怎么在苦难中学习改变呢?在我实际的辅导中遇到的事情——例:教会面临疫情,政府的五进五化,导致教堂关门,不得不分小组聚会,然后我对我们的肢体勉励:神允许这样的环境临到我们,是要我们学习明白祂的旨意,那就好好做门训、做小组,一方面对神的话语更好地学习,另一方面应对以后聚会的地方。这样说,是不是对神的作为妄加解释?
徐老师:
我想,作者在这里要我们“学会停止问为什么,停止寻求合理的解释,停止探究在我们的苦难中到底有什么益处”是因为神的智慧是高深难测的,神的计划是宏大有条理的,包括了整个人类和历史。而我们因为我们的有限和罪的影响,所做出的任何猜测或解释都无法道出神全部的旨意。神不需要我们替祂“打圆场,”神也不需要我们为祂的主权、智慧和爱辩护,神只需要我们单纯的去相信祂,相信祂的主权、智慧和爱一定会为祂带去荣耀为我们带来益处。因此,作者鼓励我们学会不去问为什么、不去做解释、不去探究。这里同时也有另外一层意思,就像作者在前文所说的,有时我们的询问会变成质问,我们的态度会变得和约伯一样固执、急躁、指责,仿佛神欠我一个解释;有时又会走入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我们不强迫神亲自解释,但自己却试图判定或理解神在做什么。”我们的这种无休止的探寻、试图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来说服自己其实亦表明了我们对神的不信任。这些,都是神所不喜悦的。但这不是说我们就完全不能够去问、去思想、或者尝试去解释,只是我们不要仅仅纠结在这些方面就行了,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思想神,思想神的属性和作为。在各样环境中,神希望我们去体贴祂的心意,但也要承认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和测透祂的心意。在各样环境,神也希望我们做出荣耀神的回应。所以,对弟兄姐妹有劝勉并且有预备不算是对神作为的妄加解释。
学员夏姊妹的提问:
在第11章中,相信神对我们生命的安排那一段中,有一句“神差我们来到世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计划”,每个人独有独一无二的计划,但那些天生就智力低下且身体残疾的人,一生都没有被医治,甚至从小被遗弃而死亡,这怎么看神的计划?
翻译闻则信老师:
以我们家抚养小豆豆的亲身经历可以做见证(CFM注:小豆豆是唐氏儿童),小豆豆对我们家每个人都是极大的祝福。因为他,我们学习了许多耐心、等候神、信靠神、舍己的爱.. ….等等功课。
小豆豆自己纯洁无暇的行为也教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信靠、什么是不带任何杂质的纯爱。如果没有他,这些都是很难学到的功课。
另外,小豆豆也帮助我们在传福音时避免掉入“成功神学”的陷阱。
小豆豆见证,也让许多因可能残疾而忐忑不安的准妈妈得到安慰。
还有太多太多的好处,数也数不清。
我们遇到过许多各种各样残疾儿童,他们都可以给我们带来祝福,只要我们从神的角度、而不是从世界的角度去看他们。关键是要从神的角度来看问题。
学员Esther的提问:
第11章,书上写道:“这一真理的应用应该是清楚的。如果我难以接受神造我的样式,那么我与神之间就存在一个争论。当然,我们的罪性扭曲了神原来的美好创造,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自己。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接受现在的自我,而是神所造我们的基本身体、智能和情感构造。”
我的问题是:这里提到我们需要改变自己,是不是指我们需要更加像耶稣,有圣灵的九种品格在我们里面?后面提到的“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接受现在的自我”是不是与我理解的相同?或者就这段话请老师给出一个好的解释说明好吗?包括“情感构造”指的是什么?
翻译闻则信老师:
这一段是说,我们应该接受神赐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特质。神造每个人在理智情感基本构造上都是不一样的。神没有把爱因斯坦的智商赐给每一个人;有人生来情感丰富、有人生性沉默寡言。有人喜欢数理化,有人喜欢艺术。有些人长得漂亮,有些人长得一般。我们不需要去羡慕别人、企图做别人,而是安于、接受、欣赏神赐给我们的基本构造。每一种人都能够被神使用、荣耀神。耶稣的十二个门徒每一个都不一样,但都可以被祂使用。
另一方面,如果这些本性被罪玷污了,我们也需要依靠圣灵治死被罪玷污的部分。比如,一个情感外露的人如果变得脾气暴躁、缺乏耐心、随便伤害人、一言不合就骂人,这就是罪了,需要靠圣灵治死这些罪。耶稣的门徒约翰,年轻时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甚至绰号“雷子”,但他在年老时变成了爱的使徒,就是这样的例子。
学员肖姊妹的提问:
第11章,文章中说“我们必须信任神将我们创造成了谁,也必须信任祂让我们成为什么人——不管是工程师还是宣教士,是家庭主妇还是护士”,我知道,人的长相和性格出生就有,神造这些在母腹,根据文章中的这句话——
我的问题是:也是神让大卫成为敬畏神的、而让扫罗成为体贴自己的人,这是神的旨意还是神的预知呢?
翻译闻则信老师:
这是一个非常深奥、很难讲清楚的问题。神的旨意是个非常宏大的神学课题,有多个层面、多个维度。从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小到一个电子的运动、大到宇宙的运行,都在神的旨意之下。
但神的旨意不意味着宿命论。我们之所以觉得这两者互相矛盾,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宇宙里、被时间所束缚。神不受时间束缚,所以从神的角度(圣经)来看,神的旨意、预知,与人的自由意志及在事件过程中人的责任是并行不悖的。
例如,使徒行传中保罗所乘的船搁浅之前的晚上,神通过天使告诉他船上人的性命一个都不会丢失。但第二天当水手企图乘救生艇逃跑时,保罗让船长把栓救生艇的绳索砍掉,以免水手逃跑。
学员提问:
我的问题涉及《信靠祂,哪怕风雨如磐》第十一章,经文说:“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
我的问题是:神对我们的计划是独一无二,这计划在出现以前已经写在神的册子上了。我是否可以理解,这个计划是指神终极的目标,而其中的路径,神依旧给我们自由选择,但祂时时守护着我们不能偏离祂对我们的旨意。圣经中撒母耳的母亲哈娜起初是不能生育的,但神听了她忧伤的祷告并应允了她的祷告。神创造她时时没有生育的能力,但她的敬虔祷告让她有了生育能力,这里是否理解为神在哈娜身上终极的旨意上是让她有生育的能力。
徐老师:
神对我们的计划是独一无二的,这个计划在出现以前已经写在神的册子上了。这个计划包括我们一生所有的日子和经历。神对这个世界有一个宏大的计划,这个计划包含所有发生在这个世界和个人身上的事,这个计划有时候被称为神的定旨,神永恒的旨意,神奥秘的旨意等,这是神的主权的彰显。但同时,人在其中有自由意志,意思是人在做决定和选择时并不是被迫的,而是自由的。这是一个奥秘,神既掌管万有,人也有自由意志,这是超越人理性的奥秘。所以,这个计划不只是指神终极的目标,也包括其中的路径,我们在其中也有自由意志。
哈拿起初没有生育的能力,后来有了生育的能力,这都在神的计划当中,是已经定了的。哈拿的祷告并没有改变神在永恒里对哈拿所定的旨意,而是哈拿的祷告成了神成全他对哈拿的旨意的一部分。
徐老师的语音回答:
学员Penny姊妹的提问:
第12章:“只有很少的基督徒能够很好的跑完这一赛程”,作者说神是要所有基督徒都很好的跑完赛程。
我的问题:在我信主这20年的经历中,的确看到太多曾经爱主、被主使用的弟兄姐妹后来远离主,有的虽然还称自己为基督徒,但是不渴慕真理,生活也与非信徒无区别。前段时间看《叛教者》,里面讲到的是文革时期被迫害的基督徒,能够持守信仰到死的信徒非常少。所以现在经常想一个人从信主到能够持守到底真的很难,牧者也经常提起基督徒的晚节最难保。每每想到这里,就会有疑问:神的心意不是要我们得更丰盛的生命吗?为什么这么多基督徒,我认识的和我不认识的会是如此的光景?甚至有的到死都是软弱的?
小白老师:
姊妹你好,我想这样的问题不止困扰着你,也困扰着许多的信徒。就是我们似乎没有经历到也没有看到信徒会越来越有“更丰盛”的生命。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定意“更丰富”是什么意思。如果按照圣经的标准——“认识神,并认识基督就是永生”(约17:3),那么所谓的“更丰盛”就是对三位一体神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和更合乎真理的认识,而这样渐进的认识并不一定与我们外显的状态挂钩。约拿在最软弱的时候“更认识了神”,约伯在最悲惨的时候“亲眼看见了神”,保罗在最悖逆的时候被主遇见……上帝会用各样的情景、遭遇和人情世故来让我们更认识他。因而,我们会看到人会软弱、会暂时性的逃避、会试图远离(诗139),但那些被神所选中的民神都不撇下,并且神在他们当下的处境中有他的计划和恩典,让这样软弱跌倒的经历最终也能成为他们属灵生命的宝藏(罗8:28)。
其次,我们应当相信上帝“保守的恩典”,住在约翰福音那里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6:37)。所以,如若那人是真的认信,他的救恩是不会失去的。刚强或软弱的标准不是外在的表现,那标准不在我们的手中,而在主的手中。
当然,约翰也在他的书信中谈到了那些“离开的人”(约二:18),这里对应的是希伯来书中的那些“随流失去”的人(希2:1),这些人的“信”是值得怀疑的,可能他们最初到教会只是出于宗教的情感,并未真正的“信”基督。
最后,这样的事实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要尽力地“彼此劝勉”,因这世代邪恶,许多人面对试探诱惑而不能站立,当看到这样软弱的肢体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帮助。
学员Penny姊妹的提问:
第12章,“试验和苦难可以让基督徒心心相印。”
我的问题:这里指的基督徒的团契共同受苦?还是指某个基督徒受苦,其他人去安慰他?在很多地方团契一同受苦很少见,除非是逼迫严重的国家。我们的教会现在的光景也的确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有时与某个人同敬拜,同祷告,甚至同服侍,但却没有一种真正的团契之情。”我们在一起聚会很多年,但都没有什么真实的情感,我相信患难的确会使我们关系更紧密,但是除了患难,我们的团契还能如何更紧密呢?
小白老师:
患难确实是一个会使基督的身体更加团结的因素;就好像当你的胃痛的时候,你整个的身体都在围绕着畏而思量、打算、运作……团契的亲密最终是在于我们对“我们都是基督身体的肢体”(罗12:4-5/林前12:12-14)这一真理的认信。这里有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 个体是否愿意降服为基督的“肢体”?
- 个体是否意识到自己只是基督肢体中的“一个部分”?
- 个体是否能对其他的肢体“感同身受”?
而以上的这几个方面无一不再强调“舍己利他”的概念,若没有舍己爱神和舍己爱人的心,我们自然不会关注别人的事,更不会做到与他人同悲喜,共患难。
这里有我之前在我们地方教会所分享的三个与此主题有关的内容,可以参考一下:
https://mp.weixin.qq.com/s/1dubzjJyXMNROC8Ra6T_yg
https://mp.weixin.qq.com/s/6Ow0CvWw7QHl3jMEzGeS3g
https://mp.weixin.qq.com/s/TlwppLcFKuG9xBY8SIQ3mQ
回到问题,教会面对着世俗的攻击,尤其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蔓延,团契和委身的概念一定会收到冲击。这个时候,上帝绝对不会坐视不管,让患难临到可能就是上帝管教和提醒的一种方式。当然,如果意识到了这样的危及,教会可以从讲台专题的分享、小组活动的丰富、教牧辅导事工的细致各个方面进行应对。但最终,还是要活出真理,活出如基督般舍己利他的爱。
学员Esther的提问:
我的问题涉及书籍《信靠祂》第十四章第183页中的一个观点:“我们该如何对待那些造成我们患难的人呢?答案当然应该是爱和饶恕。”
我遇到一个案例,有肢体在医院的治疗中遇到了医疗事故,导致身体受伤,因此休养两个月,并因此实际产生了一些医药费。在这个案例中,如何运用爱和饶恕的原则?有人主张不仅需要从心里饶恕那个导致患难的医生,还应该放弃索赔?
学员G的提问:
第十四章,书上写道:如果确实认为神值得信赖,则我们的首要回应是“我倚靠神”。另外我们还应有下列其他方面的回应,可作为我们确实倚靠神的实际证据。……然后列举了感恩、敬拜、谦卑、饶恕……
我的问题是:文章中列举出来的感恩、敬拜、谦卑、饶恕等这些信靠神的证据,在实际辅导中,被辅导者身上一般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些圣灵的果子,甚至有人可能长期只看见一个果子或者其中部分果子。那我们对于被辅导者,我们如何使用这部分的内容?是告诉他们应该要结出这些果子?还是只是作为我们在辅导中对他们的观察而进行是否信靠的评估?对辅导者,是否也不应该只有被辅导者都出现了这些果子才认为对方是在信靠神?还是只要有一两个就可以判断?
小白老师:
龚姊妹的问题是站在辅导者的角度提出的:我想,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些有关“依靠神的果子”的这个主题——
1、作为观察的标准:一个被辅导者到底是不是依靠神,我们无法完全从他的口中得知真相,依靠神的真实性一定会在依靠神的行动中被找到和发现;因此,这些果子可以成为我们判断来访者到底是不是依靠神的依据。
2、作为辅导的内容:这些果子既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实信靠上帝的依据,但也可以是我们辅导的内容,因为这些属灵的操练对于一个个体从其困境中走出来是极其有价值的,现在我们越来越看到,教会当中的辅导事工一定要是“holistic”(整全),就是要将个人辅导与借助于教会团体来塑造和邀请被辅导着参与教会活动相结合。
因此,这些属灵操练的果子,既是我们判断个体是否与神有亲密关系的标准;也是我们要帮助被辅导着所塑造起来的属灵生活方式。
学员杨弟兄的提问:
在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患难都是对我们有益处。
我的问题是:那存不存在对我们毫无益处的事情或苦难呢?有没有白白受苦呢?
圣经【罗8:28】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我的问题:在这节经文中,过去接受的教导是得益处的人是“爱神的人”,不是爱神的人就不会万事互相效力,请问老师这样的教导对吗?
所以,我可以这样说吗?本书的教导和圣经的万事互相效力的应许只是给基督徒的?或者只是给爱神的基督徒的?
小白老师:
我不确定杨弟兄有没有孩子,我有两个孩子,一个三岁,一个1岁半,三岁的孩子刚刚做完眼睛的手术。对于她而言,这个过程毫无乐趣可言,也看似没有任何的益处,但对于我和她和妈妈而言,这个手术的过程,既是必要的,也是有益处的。圣经当中说,“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太7:11】我想,上帝作为他儿女的天父,自然不会安排毫无意义和益处的苦难给他的儿女。但问题的焦点,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察验何为神善良、纯全和可喜悦的旨意(罗12:2)。
关于第二个问题,圣经既然明明的写了“爱神的人”,后面又对这“爱神的人”做了更详细的描述,即“按他旨意被召的人”,“预先知道”,“预先定下”,“召来”,“称义”……很明显,所说的就是蒙召的信徒。因此,上帝会安排万事,包括好事和坏事,顺心的事和逆心的事让我们得益处。但那不信主之人,上帝让他们都伏在恶者的手中(约一5:19)。而恶者所带来的,就是偷窃和杀害和毁坏(约10:10),我们自然不能说那些扶在恶者权下的人也会万事都互相效力,叫他们得益处。
再者,对于不信主的人而言,他们想要的“益处”和上帝眼中的“益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并不渴望上帝所赐的益处(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而是渴望这个世界的好处(金钱、名利、地位……),这二者本就是无法调和的。
学员陈弟兄的提问:
上周我母亲在乡镇卫生院体检查出,患上了“晚期肠癌”。母亲一开始,看到化验单时,以为自己得了“中期癌症”。我曾安慰她,“肠癌”不是最可怕的癌症,治疗的好的话,可以活10-20年。要信靠神,无需担忧惊慌。当时她也接受了这样的病况。后来家人说小医院的检查准确度不高,带她去市里的医院检查。检验单子上的文字是:浅表性肠炎(可能不想让病人本人知道)。我母亲以为自己没事了,好好注意饮食就好。然后亲属们一致商量不要让我母亲知道实情,恐怕她心理承受不小,反而使病情恶化的更快。他们也再三叮嘱我不要告诉母亲实情,只当小病治疗。
所以,我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办?是否需要告诉母亲实际病情?
小白老师:
1)首先,要最终确定母亲的病情是什么。是晚期肠癌?还是浅表性肠炎?如果是乡镇卫生院的诊断有误,市医院的诊断准确,那就无大碍,我们遵照医嘱配合治疗就好。但如果确定是晚期肠癌,那我们确实需要思考给如何应对。
2)如果是晚期肠癌,母亲现阶段有无剧烈的病症出现,比如剧痛,晕厥,呕吐……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案是什么?这些治疗的药物和住院的环境(加入需要住到肿瘤科)是否无法瞒过母亲她得了晚期癌症的事实。
如果母亲确定是晚期肠癌,但病症并不明显,那么不急着告诉她真相,先做好母亲的心理建设(或者说是灵命的稳固),参考“3”,“4”。
3)现阶段最打紧的,是确定母亲是否已悔改重生得救,她是不是能随时依靠神,有上帝所赐的平安,即使面对生死,也能选择信靠神,不弃绝信仰。可以调整一下自己和母亲的日常安排,多一些与母亲灵修的时间(可以是你,也可以邀请教会弟兄姊妹),多鼓励母亲参加聚会、小组和教会的崇拜活动,让母亲能够多一些与神亲近,更多的认识神,知道神,依靠神的契机和时间。
4)将母亲的病情告知教会牧者,邀请教会牧者和同工(不是所有的人,以免母亲偶然得知)一起为母亲的病情祷告,求上帝的介入和超然的医治,如果是神的旨意,我们期望有奇迹。
如果确定是晚期肠癌,且无法向母亲隐瞒,则真实的告诉母亲她的病情,并公开邀请教会弟兄姊妹的看望和请求教会辅导事工的介入(如果有成熟的辅导事工是最好的,即使没有,也需要教会灵修及时的探访和安慰)。
阅读小组 问答合集 阅读小组 问答合集
此问答合集持续更新,由多位圣经辅导专家回答,部分答案配有老师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