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停滞不前、徘徊不定的辅导对象值得投入吗?
- 霍华德·艾瑞克(Howard Eyrich)
- 翻译者:CFM机构
- 辅导实操
与那些反复无常、徘徊不定的辅导对象同行,其实大有智慧。
也许你已经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不再遇到这样的辅导对象;又或许你曾辅导过几位,后来就放弃了;也可能你曾遇过一两个,却已将他们视为不负责任、不值得花时间的人,心里暗自希望以后不要再遇见类似的案例。如果你有过一段辅导经历,你脑海中可能此刻已经闪过某个名字。但让我们不要将这些经历视为失败,而要视为成长的机会。
也许你曾经问过自己几个问题,思考这些情况为何发生。我自己想到至少三个问题,你是否也有共鸣?
第一个问题可能是:“为什么这个辅导对象不能持续按着正道而行,做出他需要的改变?”第二个问题则可能与你自己有关:“是我哪里做错了吗?”这种自我反思并不代表失败,反而是我们辅导工作的有力工具,使我们不断改善、调整方式,以便更好地帮助每一位辅导对象。这不是在责备自己,而是在从经验中学习。
我想到的第三个问题是:“既然他并未真正领会所提供的帮助,也没有凭属灵资源成长,为什么他还一再回来找我?”你心中的疑问可能不同,但很可能与上述几个问题有某种共鸣。
可能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请将本文想象为一份具有特种部队风格的“行动后回顾报告”(After-Action Review, AAR),旨在从成功与失败中汲取教训。首先,你可能没有充分运用你所有的倾听工具(我常对学生说,“问题先生”(Mr. Question)是你最好的朋友)。 其次,你可能没有直达“心”的问题,而只是在处理表层症状。抓住“心”的问题至关重要。如果只处理表层症状,虽然可能带来表面的好转,但很快又会出现其他问题。第三,你可能只是在教辅导对象“行为改良”,而没有帮助他靠着圣灵经历“生命更新”。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在智慧、技巧与方法上更进一步。
而就辅导对象而言,他可能对你并不完全诚实。他可能受到了过去的治疗经验、世俗哲学与非圣经世界观的影响。他可能擅长完成作业,但只是当作学术练习。他可能隐藏着苦毒。他可能有很多圣经知识,也会用属灵术语,但却缺乏真正的理解,导致他在阅读经文时产生曲解。他也可能根本不是一个重生得救的信徒,尚未拥有更新的心思意念。
你已完成了“行动后回顾报告”(AAR),那接下来呢?
你将这类个案收进档案柜,并把这位未能顺利完成辅导的辅导对象加入你定期为过去个案代祷的祷告清单中。几个月或一年后,他又出现在你的辅导日程表上。你心中不禁想:“他怎么又回来了?”接着,你为自己的疑虑悔改。
下一步是重新调出该个案档案,查阅你之前的“行动后回顾报告”(AAR)。首先,以要点形式简要列出你过去可能的疏漏之处。其次,安排一个小时时间,仔细从头到尾审阅有关这个辅导对象的辅导记录和你的笔记,参考你在“行动后回顾报告”(AAR)中列出的要点。在开始这个过程之前,先花时间祷告,求圣灵赐你属灵的眼光,让你看见当看的重点。也可以向一位资深的辅导员寻求建议。最后,为下一次会谈拟定一个计划;不过,也要预备好根据辅导对象的最新情况和新收集到的信息调整计划。
在下一次会谈中,适当地向辅导对象说明你为他所做的准备,这将成为带出盼望的一部分。你需要细心聆听,提出问题并跟进问题,同时也要向他说明你对上次辅导中他所存在问题的观察与评估。最后,设法重新与他达成一个合理而具体的辅导承诺,这将非常有益。
个案研究
以下是存在我的档案柜里的其中一个案例。所有可识别的信息(包括地点与时间)均已完全去除,所用人名亦为化名。
“山姆”(Sam)的个案
我们第一次会面时,山姆(Sam)是一位46岁的单身男子。他表明自己希望进行婚前辅导,于是我就按着惯常的婚前辅导流程进行。① 印象中我们完成了前四或五次课程以及所有作业。在辅导过程中,我渐渐察觉这段关系问题重重,若想继续,必须先接受婚前辅导的预辅导。他们最后终止了辅导,也结束了关系。
那位女性在两年内幸福地与他人结婚,而我的辅导对象仍维持单身状态。大约六个月后,他又出现在我的辅导日程上,说想反思过往的经历。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把谈话停留在表面。在几次作业完成不全之后,他又停止了会面。
这个模式持续了大约八年。然而,在每一次间断性的会谈中,我都能零散地获取一些信息,逐渐拼接出他内心真正的问题,而其中最为显著的两个问题是:苦毒与内疚。
他对父亲虐待母亲的行为心怀苦毒;同时,他也因一起悲剧事故而深感内疚——虽然这件事并非他的责任,但他却错误地将父亲的死亡归因于此。接下来的一两年中,我们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借着以弗所书 4章31至32节的劝勉,将福音的真理应用于他的苦毒问题;也纠正了他对那场意外的错误认知,并带出真正的释放。
就在这期间,他开始与一位寡妇交往。我们一起完成了婚前辅导,他们后来结婚了。稍作婚后辅导之后,他们成为一对敬虔的夫妇,一起操练属灵生命的成长,一起服事神,也很享受他们的婚姻生活。他脸上的长期愁云,也被光彩取代。大约两年后,他们又来预约会谈。他开口第一句话是:“我们没有什么危机,只是发现关系中有一条细微的裂痕,想早点处理,避免扩大。”我第一反应是赞赏他们的智慧,并告诉他们:有时我们都需要来自外部(其他人)的视角来一起看待问题,并且越早越好。
结语
当主把这些停滞不前、徘徊不定的辅导对象带到你面前时,你需要的是:耐心、怜悯与真实的爱心。他们是迷失的羊。我们需要像牧人一样,把他们扛在肩上,带回羊圈。耶稣在门徒中就曾如此对待几位,彼得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实践建议
对待这类辅导对象,不能以时间效益来衡量,也不能带着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时,你要仰望主,求祂在你诸多责任之间赐下空档。有时,你可以让一位辅导实习生参与此类辅导以提供协助。我目前就有一个类似的个案,一位我所栽培的年轻牧师就给予了极大帮助。
上述个案让我满心喜乐,也因神的恩典而深感感恩——是祂赐我力量,在这段辅导关系中持守忍耐,直到祂完成祂自己的工作。愿我们的主赐下恩典,使我们对辅导对象忠心、恒久忍耐、满有怜悯与爱心,正如主爱我们一样。
附录:
① 参见霍华德·艾瑞克(Howard Eyrich)所著《三人预备就绪:婚前辅导手册》(Three to Get Ready: A Premarital Counseling Manual),明尼苏达州比米吉(Bemidji, MN):焦点出版社(Focus Publishing),1997年。
- 版权说明:
本文获授权节选翻译自(ACBC)圣经辅导员认证协会“Are Languishing and Lingering Counselees Worth the Investment? ”。受版权保护。
作者简介
霍华德·艾瑞克(Howard Eyrich)是布莱尔伍德长老教会(Briarwood Presbyterian Church)的已退休的辅导牧师。目前担任伯明翰神学院(Birmingham Theological Seminary)圣经辅导博士项目主任,并任教于马斯特神学院(Masters University of Divinity)。他是圣经辅导员认证协会(ACBC)辅导督导(Fellow),也是ACBC学院(ACBC Academy)的成员。

